400-928-6887
奶粉的營養素種類和含量固然很重要,但是一款奶粉的質量,不僅與營養成分有關,與奶粉的生產工藝也密切相關。
因為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生產就是按照精確的比例(也就是配方),把各種營養素均勻地混合起來,并制作成方便消費者使用的粉末狀產品,生產工藝直接決定了奶粉各項物化指標的優劣和奶粉中營養素的可利用性,也決定了奶粉的易用性。
比如,膠體磨乳化工藝、干燥風速、噴粉裝置等都會影響奶粉的溶解度。如果您的奶粉不易溶解,掛壁嚴重,通常與不合適的生產工藝密切相關。
具體來說,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生產工藝可以根據所用原料和工藝步驟來簡單分成兩大類:即濕法生產和干法生產。
濕法工藝是所有原料先混合成液體形式,然后再殺菌、均質、濃縮,最后噴霧干燥成奶粉;干法工藝是將所有原輔料在干燥狀態下經稱量、殺菌、混合、包裝,得到嬰幼兒配方乳粉;
濕法工藝:奶粉更新鮮?
濕法工藝是指所有的營養素都先混合成液體形式,然后再加工成奶粉。濕法工藝的流程為:全脂、脫脂奶粉(原料乳→凈乳→殺菌→冷藏→標準化配料→均質→殺菌→濃縮→噴霧干燥→流化床二次干燥→包裝)
濕法生產如果再仔細分,還可以分成主要原料為液體的濕法生產和主要原料為粉狀的濕法生產兩種。其中前一種通常是利用新鮮的牛奶為基礎,個別有條件的還會使用新鮮的乳清液,在其中添加其他各種營養元素來形成一種均一的混合液體,之后再經過熱處理之后噴霧干燥成奶粉。
一般自己擁有奶源的企業通常會采用這種方式。而后一種則常常被沒有自己奶源的企業所采用,他們會從其他地方購買現成的奶粉,乳清粉等原料,加水復原成液體,再混入其他營養元素,經過熱處理之后噴霧干燥成奶粉。
許多宣傳濕法工藝更好的企業都在強調一點,那就是用濕法工藝生產的配方奶粉以鮮奶為原料,更新鮮(濕法工藝要求鮮奶采集立即低溫保存,短時間內完成噴粉);各種營養物質在鮮奶中有一個充分溶解的過程,奶粉均一性更好。隨后的殺菌能確保任何在原料中存在或在濕混中感染的致病菌被消滅,良好控制噴霧干燥過程能保證良好的粉末溶解度。
但是,濕法工藝不可避免地存在熱耗損的缺陷,有一些對熱和氧化非常敏感的營養素,比如部分活性蛋白、維生素、多不飽和脂肪酸、益生菌等,可能會在生產過程中有一定的損失,甚至有可能最終還需要通過干法工藝混合進去。高溫干燥導致熱敏性成分被破壞,這是濕法工藝必須面對的問題。
尤其是對于主要原料為粉狀的濕法生產,由于那些粉料在當初生產之時已經經歷過一次干燥工藝加工了,復原成液體再噴成奶粉相當于經歷了兩次加工。目前,濕法生產主要通過提高添加量來彌補熱耗損,使營養成分達到一定的范圍值,這與國家“標明準確含量值”的要求還是有差距的。
干法工藝:奶粉噴得太干不好?
干法工藝則是將各種原輔料成分在干燥狀態下稱量、殺菌、混合、包裝制得。干法工藝的流程為:原輔料→備料→進料→配料(預混)→投料→混合→包裝。
由于干法生產對地域要求比較低,可以使用奶源地一次性生產的原料粉。
有人說奶粉噴得太干不好,不利于保存營養,奶粉看起來濕濕的才好。實際上,奶粉噴得干不干與營養保存關系不大而且奶粉如果不夠干很容易變質。再說,奶粉多少錢一斤,水多少錢一斤,奶粉含水量每提高1%,商家就多把1%的水當奶粉賣了,所以要不是怕變質,商家巴不得奶粉都濕濕的。
干法工藝去掉了乳清粉重溶再噴霧干燥的過程,節省了能耗,降低了成本。此外干法工藝在營養上的最大優勢在于不經過二次高溫處理,僅通過提高生產車間的潔凈度、隧道殺菌和臭氧殺菌等控制微生物污染即可以達到國家的標準值要求,營養成分損失較小。
而且干法工藝在精細化程度上遠勝濕法工藝,能夠確保各種營養添加成分的準確比例或量值。但正因為沒有進一步的熱處理過程,干法生產對生產環境和原料質量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企業對這些方面嚴格把關,以保證產品質量。
目前中高端嬰兒配方奶粉一般都添加了具有功能性的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多數具有熱敏性或使用局限性,不適合濕法添加,如DHA和ARA,很容易氧化變質。工業上使用的DHA和ARA粉劑都經過了微膠囊化包埋處理。
如果濕法添加會造成包埋層的損壞;如果干法添加,很容易因為顆粒度和比重造成顆粒分級,致使產品營養成分含量不均。鑒于以上的原因,中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生產多采用濕法和干法相結合的工藝。
總結:說了這么多,主要是希望大家了解跟奶粉有關的工藝常識。其實各種工藝都可以生產出合格優質的產品,常說的干法或者濕法是一個比較概括的說法,大部分工藝的判斷可以從奶粉罐上略見一斑,但是具體工藝的好壞,需要了解工藝的人親自到生產工廠去實地考察,綜合考慮,才能得岀靠譜的結論。